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承载着尊老敬老传统的节日里,长辈的心理健康往往藏在日常细节中,容易被忽视。由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制作,在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与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并机播出的《心灵导航》节目中(同步通过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直播),十堰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睡眠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敬会,为大家拆解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守护之道。

数据显示,十堰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6%,65岁以上占比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退休、空巢、疾病等因素让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逐渐凸显,读懂长辈的心理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一、先搞懂:长辈心理问题从哪儿来?
李敬会主任指出,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六大类:
1. 生理退化:大脑功能衰退导致情绪调节能力减弱,如同“刹车逐渐失灵”。
2. 疾病困扰: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睡眠障碍等慢性疾病,加剧不安全感与负面情绪。
3. 角色落差:从工作或家庭岗位退下后,失去目标与价值感,难以适应生活变化。
4. 家庭变化:子女陪伴不足、丧偶、失独或长期照护压力,都可能引发心理创伤。
5. 关系困扰:夫妻、亲子等家庭关系紧张,压抑或冲突都会消耗心理健康。
6. 认知误区:将失眠视为“正常衰老”,或因“病耻感”不愿求助,延误干预时机。
二、记重点:长辈最需要的4种心理支持
物质需求之外,长辈的心理需求更需被关注,核心可归纳为四类:
安全感:身体不适能及时治疗,生活有便利保障(如扶手、夜灯),在家庭与社会中感到被接纳。就像90岁大爷总把存折贴身存放,正是缺乏安全感的直观表现。
被尊重:他们是家庭与社会的奠基者,即便跟不上科技发展,其经验与付出也应被尊重,而非否定批判。
被关心:子女的陪伴与沟通至关重要,定期回家、视频通话,都能让长辈切实感受关爱,减少被骗风险。
被看见:别习惯长辈的付出,80多岁仍承担全家家务的阿姨坦言“盼着走了算了”,正是辛劳与委屈未被看见的无奈。
三、这样做:为长辈筑起“心灵防线”
守护长辈心理健康,这5点实用建议请收好:
1. 用陪伴暖人心:多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常给予肯定与赞美,让长辈有“被需要”的感觉。
2. 助长辈“走出去”:鼓励发展兴趣爱好,如太极拳、摄影、唱歌等,教他们用智能手机,避免被社会边缘化。
3. 定期体检别忽视:早发现、早治疗潜在疾病,很多早期癌症及时干预就能治愈,避免一病改变后半生。
4. 共筑适老环境:家庭做好适老化改造,社会营造温暖氛围,让长辈生活更便利安心。
5. 提前做好心理储备:从中年开始培养心态韧性,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为老年心理健康打基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李敬会主任提醒,十堰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作为多所知名医院的联盟单位,每日都有专家门诊为老人健康护航。
《心灵导航》节目由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制作。若您有相关困惑,每周一16:00至17:00,锁定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一起探索心灵奥秘,用关爱温暖长辈的晚年时光。(全媒体记者 李大园)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