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建斌 王恬
通讯员 罗江明 刘云涛
掌上咸宁报道
深秋的嘉鱼县潘家湾镇,晨露未晞,田间已是一片繁忙。菜农们或躬身管护作物,或将刚采摘的蔬菜装车发运。在这片被誉为“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蔬菜之乡,一股金融“活水”正沿着精准规划的渠道,悄然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精准滴灌,破解产业发展之渴
10月18日,嘉鱼县潘家湾镇的连片大棚内,甘蓝等蔬菜长势喜人。对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建来说,今年的丰收季格外不同。
“这笔信用贷款来得太及时了!”站在蔬菜大棚前,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建难掩激动。今年6月,建行嘉鱼支行为这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授信500万元,执行"两农价值信用贷"优惠利率2.75%,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金润农业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北省农科院的定点科技示范基地,一直致力于蔬菜绿色种植和新品种推广。公司流转种植面积达8250亩,拥有84个单体大棚、3个连栋大棚和1个标准化生产车间。
“三四月份是南瓜、甘蓝的集中种植期,光是购买种子、农药、化肥,支付人工工资,就需要大笔资金周转。”张建建坦言,“农业企业普遍面临‘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困境。”
这样的金融支持正在嘉鱼县的田间地头遍地开花。在潘家湾镇四邑村,种植大户老卢刚刚通过农行“惠农e贷”获得了一笔生产资金。“以前贷款要跑好几趟,现在手机上点一点,资金就到账了。”他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说。
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农行嘉鱼县支行已为四邑村59户种植户授信1679万元、用信1435万元,为28户养殖户授信730万元、用信560万元。这些精准投放的信贷资金,有效破解了农户生产的资金瓶颈。
嘉鱼县已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98.6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蔬菜产业相关贷款余额21.5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200余户。
创新服务,打通融资瓶颈之困
嘉鱼农商行的创新实践,让金融服务真正“长”在了菜畦里。嘉鱼农商行打破传统,推出“嘉农贷”系列信贷产品,用“数据要素*种植积数”计算信用价值,以种养殖面积为主要测算标准。“种植面积越大,授信额度越高。”这种接地气的授信方式,既精准满足了菜农需求,又提高了种菜积极性。截至目前,“嘉农贷”已累计投放贷款8913万元,授信260户。
在潘家湾镇,全镇6565户蔬菜产业户中,农商行已建档6274户,建档率高达96%。这种深入基层的金融服务模式,确保了信贷投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人行咸宁市分行的指导下,嘉鱼农商行还先后推出“再贷款+嘉农贷”、“再贷款+农e贷”、“再贷款+咸创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人行咸宁市分行争取单列嘉鱼县蔬菜产业专用再贷款额度1亿元。截至9月末,全县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4.66亿元,同比增长173.67%,创历史最高水平。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也在扎实推进。在潘家湾镇四邑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行的“裕农通”智慧终端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只需刷身份证或银行卡,就可以办理小额取款、缴费、转账、查询等金融服务,还能申请裕农快贷等金融产品。
“操作简便,费用优惠,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村民鲁文华对此赞不绝口。嘉鱼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村委服务点57个,累计布点达75个,覆盖全县8个乡镇。2024年全年实现“两保”等各类民生交易3.8万笔,代缴社保资金超千万元。
分层发力,精准对接全产业链
“过去我们没有思路头绪,现在成了蔬菜产业的‘金融专家’。”嘉鱼农商行董事长孙琦深有体会地说,该行通过深入调研,建立特色支行体系,精选潘湾、陆溪、新街等8家农区支行作为首批蔬菜产业特色支行,实现“一支行对应一细分蔬菜品类、全产业带服务无死角”的精准布局。并将蔬菜产业服务对象细分为五类主体,针对不同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对于基础菜农,该行以“挎包精神”为指引,深入对接菜农需求,推动“六访六增”走深走实。
对于专业大户,该行落实快调、快审、快贷“三快法”,明确基础授信规则为每亩地可贷1500元,上门核实用地面积后即可办贷,提供最高100万元、最长5年的信用保证贷款。新街镇土地承包大户周凡,经营“两瓜两菜”规模超千亩,仅2天便获得贷款30万元。
对于专业合作社,采取“营销带头人+社员增贷+品牌增贷”策略。潘湾支行向郑胜瑶发放50万元贷款用于建设物流周转场,吸引了150余户菜农入股成立合作社,31户入社菜农人均贷款14.7万元。
对于龙头企业,精准推出“农担贷”“咸创贷”“好企贷”等额度匹配、还款灵活的信贷产品。今年向国家级龙头企业联创食品发放贷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收购本地莲子,带动上游农户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26万亩,实现4531户农户稳定增收。
对于蔬菜经纪人,推广手机银行、扫码付,配套发放“码商e贷”“扫码流量贷”等产品。潘家湾镇的蔬菜经纪人殷某,常年对接武汉、长沙等地的批发市场,办理了扫码流量贷36万元,满足其短期周转需求。肖家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建红说:“自从农商行对我们村整村授信以后,对村里蔬菜产业帮助特别大。”
合力赋能,结出乡村振兴硕果
政银企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嘉鱼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性银行的加入,为嘉鱼蔬菜产业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农发行嘉鱼县支行近日向嘉鱼县美丽乡村有限公司投放贷款4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蔬菜长廊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截至目前,该支行已累计向该项目投放贷款9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正在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在潘家湾镇蔬菜长廊,新建的灌溉渠系纵横交错,硬化后的产业道路直通田间地头。
农发行咸宁市分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2025年以来该分行累放贷款89.60亿元,贷款净增63.32亿元,增幅15.30%。该分行还制定了《服务嘉鱼乡村振兴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力争2025-2027年对嘉鱼县的授信不低于150亿元,投放贷款不低于50亿元。
特色支行建设不仅提升了服务精度,更激发了员工干劲。潘湾支行信贷人员今年平均绩效工资同比增幅达13.15%。“通过做小做散,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员工干事热情更高了。”嘉鱼农商行行长艾青表示。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嘉鱼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展至46万亩,年产值突破60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1万元。“菜篮子”真正成了百姓的“幸福篮子”。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嘉鱼农商行特色支行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今年一季度,该行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较年初净增7.51亿元、5.48亿元;上半年全行贷款客户数突破1.83万户。
漫步在潘家湾镇四邑村,智慧终端前村民熟练地办理业务,田间地头菜农扫码完成交易,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嘉鱼县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从9000万元的政策性贷款到几百元的便民取款,从现代化企业的集中授信到小农户的零散融资,嘉鱼县金融机构以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蔬菜产业的每一寸“土壤”。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服务将继续深度融入蔬菜产业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