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别不把中暑当回事 十堰专家提醒:避暑、补水、备药是预防中暑关键

时间:2025-07-07 09:14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7月4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医院了解到,自6月中旬以来,各家医院接诊了多例中暑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虎年介绍,市民可以从避免高温作业、多补水、常备药物等方面预防中暑。

上月来,人医接诊10余起中暑患者

7月2日11时许,52岁的建筑工人陈先生干活时出现头晕、胸闷、大汗等症状。工友发现后,立即拨打了120,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陈先生是中暑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敬先生身上。41岁的敬先生是一名户外工作者,7月3日19时许,忙碌一天的他回到家中不久,便出现大汗、抽搐等症状,紧急送医后同样被诊断为中暑。

“这两名中暑患者由于病情相对较轻、发现较早、治疗及时,经过系列治疗后,目前已经出院。”李虎年介绍,自6月中旬以来,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已接诊10余起中暑患者。从就诊人群来看,户外工作者占比较多。

户外工作者、老人、孕妇更易中暑

李虎年介绍,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会诱发中暑。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李虎年表示。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相关症状:一是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二是出现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三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四是体温可能会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重症中暑即热射病,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

李虎年说,中暑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老年人、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也容易中暑。这类人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预防。

避暑、补水、备药是预防中暑关键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呢?李虎年介绍,炎热天气下,市民尽量避免高温劳作、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还要多补充水,尤其是含电解质的水(含盐的水),也可饮用清凉解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菊花茶、金银花茶、酸梅汤等。同时,准备一些清凉油、风油精、人丹等防暑药品也很重要。

李虎年表示,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首先要让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中暑患者出现高热(>40℃)、昏迷等重症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防暑避暑切勿“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平时怕冷的人,在空调房间内应适当增添衣物;不要暴饮暴食,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其他疾病。(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徐国文)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