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永安街道:“银发合伙人”互助养老, 打造家门口幸福圈

时间:2025-07-01 12:35 来源:掌上咸宁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徐鹏

掌上咸宁报道

当谈及永安街道的晚年幸福时,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声问候暖心,一餐一宿保障,一群老友相伴,一份爱好怡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人幸福不幸福。”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永安街道作为老城区,11.2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1.9万。面对养老服务基数庞大、资源有限、服务单一的困境,街道创新推出“银发合伙人”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护、老有所伴、老有所乐的幸福圈。

一日三问,敲开老年人的幸福门

对独居老人的实时关怀,是养老服务的首要课题。

永安街道依托“桂乡管家”“幸福合伙人”等力量,推出“一日三问”动态守护机制:通过“敲门探访+电话随访”,细致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安全隐患”,构建“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闭环服务链条。

3月的一个清晨,在北正街社区,网格员罗慧日常电话联系陈婆婆,未得到应答,陈婆婆独居在家,无应答令人警觉!罗慧没有犹豫,立即联合小区业委会书记和热心邻里迅速行动。

监控排查无果后,紧张的敲门与呼唤仍在继续。最终,报警破门的那一刻,发现了倒在地上低血糖昏迷的老人。康复的陈婆婆携子送来了一面承载感激的锦旗。“一日三问”化作那道被及时敲开的生命之门,让闭环守护充满人性温度。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今年以来,通过“一日三问”,永安街道累计完成7000人次探访,收集老人微心愿100余条,为17名困难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为22名困难残疾老人申报无障碍改造,发放残疾辅具26件。

这些数字背后,是将“小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的实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时刻感受“被牵挂”的暖意。

一餐一宿,筑起心头上的幸福网

“吃得实惠、住得安心”是千万老人最朴素而核心的期盼。

6月26日,永安街道南山社区的李婆婆用手指划过幸福食堂的菜单,指尖在10元套餐的价目上略作停留:“补贴后七块钱,划算着呢!”她放下菜篮子,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餐桌前舒了口气:“不用自己买菜做饭、洗洗刷刷,太方便了。”这是众多老人晚年生活的一个寻常缩影。

永安街道福宁步行街的幸福食堂每到午间便人气十足。得益于永安街道探索出的“3+2”补贴模式——政府每日为60岁以上老人补贴3元,企业让利2元,90岁以上老人甚至免费就餐。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这份热乎饭餐更穿过街道与楼门,直接送到家中。截至目前,街道的助餐服务达3.2万次。

在安全守护上,永安街道亦织就一张温暖而智慧的防护网:由街道人大代表牵头实施“好铃好邻”,为156户独居老人安装智能门铃,当老人在家中按响按钮,求救信号第一时间传递到隔壁邻居家里。

去年一个冬夜,75岁的余婆婆突感心悸,仅按下门铃2分钟,隔壁的王姐已赶至其家中——一次与时间的赛跑最终化险为夷。

用智慧赋能保护并非个例,永安街道为重点老人免费安装700个智能烟感报警器,并接入智慧消防平台,一旦发生火情,系统立即通知联络人与消防部门,让老人住得踏实、睡得安稳。

老老互助,点亮眼眸中的幸福灯

一个老人的寂寞或许深重,但老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却可驱散阴霾。

“银发合伙人”模式正以“老老互助”模式激活老年社会内部循环:低龄扶助高龄,健朗照料体弱,结为守望相助的“生活搭子”,既点亮彼此的生活,也为全社会破解陪伴养老的难题。

70岁的王爹爹是粮食小区党支部书记,也是居民眼中不知疲倦的“巡逻人”。他习惯每天踱步到健身角那片老人集中地,除了锻炼,总要多问一句:“今天还没见老张出门?”一点微小的留心,牵动另一颗心的安好。

在车站路廉租房区,69岁的胡婆婆把82岁的余婆婆视为亲姐妹,她每月一次带着余婆婆外出理发,每天一起逛街买菜,闲时坐在一起拉家常,时光在家长里短与共同的回忆中悄然流淌。

这份来自“低龄”的银发力量更被永安街道凝聚成治理社区的精锐团队,14支各具特色的“银龄互助队”应运而生:宏宇小区的熊爹爹已是古稀之年,却牵头探索居民自治经验,最终在全市推广;60多岁的陈婆婆是育才小区的“幸福合伙人”,积极争取小区公共区域改造,更成为调解邻里的能手。老人们从需要关怀的“受助者”,一跃为社区的“宝藏老人”,在“被需要”中重获价值感。

文化养老,闪耀生活中的幸福美

精神世界的充盈,是养老服务最终抵达的深层境界。

永安推行“社区搭台、居民参与、教学相长”的文化养老模式,依托老年大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辟多彩课程与舞台,让老人以更从容姿态找回生命韵律。

同心路社区老年大学课堂里翰墨飘香、太极轻灵、瑜伽呼吸缓慢悠长、旗袍优雅步移生姿……不仅能学习技能,还能在社区活动中绽放光彩。

一张定格照片中的嫦娥广场,学员们身着曼妙旗袍惊艳亮相——那本是参加街道应急宣传活动的现场。

学员葛阿姨难掩喜悦:“真的想不到,老年生活还能这么有趣!”

永安街道的夕阳红队伍远不止于此,各社区122支文娱队伍中,老人比例已超半数:象棋博弈中运筹帷幄,腰鼓声声敲出豪迈,广场舞踏出无限活力。

据了解,该街道每年近400场的社区文化节、百家宴、金婚婚纱摄影、义剪义诊,让老人从单纯的“活动受益者”变为积极参与甚至主导的“创造者”:80岁张爷爷在书法课上一挥而就“老有所乐”,腰鼓队队长每一次指挥落臂都传递着不老热情。他们用行动证明:热爱不会因年龄褪色,只会以更从容的姿态绽放。

从“一日三问”的细致守护,到“幸福食堂”的烟火温情;从“老老互助”的邻里守望,到文化养老的精神丰盈,永安街道将持续深化“银发合伙人”模式,盘活更多资源,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更多元,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