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王明炜 严俊)4月25日至27日,飞行校验中心校飞机组顺利完成十堰武当山机场新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投产校验;4月28日,在十堰市住建局建设工程管理处监督下,进近灯光钢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新型装配式钢桥在机场进近灯光系统中成功应用。该工程彻底改变了高填方、填海、填湖或独立钢塔等传统建设模式,为机场进近灯光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十堰方案”。
突破思维定势,优化设计方案
十堰武当山机场地处鄂西北山区,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山脉纵横、沟谷相通。复杂的地理特征,给航班起降带来一定的影响。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要建设平安机场,首先必须改善航班起降条件、优化飞行程序、提高空域利用率,确保机场运行安全稳定。”对此,十堰武当山机场领导班子有着清晰的认识。
十堰机场于2018年正式启动次降仪表着陆系统建设项目,决定在次降跑道建设I类仪表着陆系统,同时须将现有简易灯光系统改造为720米进近灯光系统。根据以往常规经验,原初步设计采用“单灯+单塔”方案,每间隔30m建设一座钢塔,在11座钢塔顶部分别安装助航灯具,铁塔高度为18m至100m。导致最外侧钢塔与市政道路位置重合,需协调道路改线,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历经一年多时间协调,仍难以推进实施,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纵然诸多难题挡道,却拦不住敢于开拓、善于创新武当山机场人。为满足助航灯光的标准要求,同时避免市政道路改线,2019年8月,在民航局机场司、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和湖北监管局的指导下,十堰机场组织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等设计咨询单位进行充分论证,创新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灯光桥方案,即将进近灯安装在“人行天桥”上。
BIM正向设计,荣获国家专利
由于机场地处山区,灯光带所处的建设位置需跨越两道深沟和一座山丘。针对工程建设条件,设计人员针对梁桥、拱桥、矮塔斜拉桥3个桥型, 2种桁架上部结构型式,2种桥墩型式共10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后,最终选择5跨悬臂上承式空间桁架连续梁的推荐方案。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运动表示,“我们充分研究了民航机场灯光技术需求和公路钢桥的建设经验,本着 ‘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原则,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的绿色建设思路。将十堰机场灯光桥打造成集民航和公路两个行业跨界技术融合的典范作品,其结构跨度、桥墩高度、悬臂长度等在机场建设领域和人行天桥领域都开创了新的记录。”
“十堰机场灯光系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着绿色建造思路,通过设计方案优化,用钢量减少了50%,约630吨,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了84%,约2600方,工程建安费投资整体降低了58%,减少碳排放6500吨,避免了市政道路的重新改线,工程投资整体节约超过7200万元。除了工程投资大幅降低,征地面积也减少了80%,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大大降低。彻底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山区机场进近灯光系统的维护难、检修险、效率低的问题。本项目为民航机场进近灯光系统打造了一个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十堰解决方案”十堰武当山机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孟辉表示。
全新的设计方案让人眼前一亮,业内外同行均给予了高度评价。2019年11月,设计方案获得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和湖北省发改委联合批复。2021年2月,机场助航灯光桥梁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22年7月,该专利荣获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价值推广专利大赛优胜专利。2023年4月,该工程入选《中国民航中小机场四型机场建设优秀案例》。
不停航施工,跨视距作业
从项目提出、动工建设到正式完工,5年栉风沐雨,5年砥砺前行。在疫情影响、不停航施工、地形复杂等重重困难面前,十堰机场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从遍布荆棘的地方辟出一条路来。
回忆起施工过程,武当山机场项目建设负责人用一个字“难”字形容。吊装作业在机场主航道上,给保障机场安全运行及施工绝对安全给项目整体进度带来具大挑战。受地形地势复杂影响,现场施工需跨一条市政快速道路玄岳大道一条进村公路胡枧路、一条泄洪河道、跨越一座山丘高低落差近90米。
但越是硬骨头,越要坚定啃下去。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民航湖北监管局会同十堰机场先后组织行业内外三次专家评审,两次拟定不停航施工方案,同时在国内高空首个105米铁塔,跨视距作业使用了两台600吨、400吨等吊车相互配合施工;作业时,一台在山顶平台、一台在山谷同时吊装,在无风、无雨、无雾、无冰雪霜冻,无航班保障,相对湿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工程主体结构正式顺利安全完工。
“十堰机场灯光桥的设计方案是贯彻落实四型机场发展理念的工程实践。绿色机场方面,降低了进近灯光带高填方、填海、填湖等传统建设模式带来的生态影响;平安机场方面,减少了工作人员上下高塔维护的高空作业风险;智慧机场方面,采用智能桥梁BIM设计系统进行正向设计;人文机场方面,提高了工作人员在运营期间的检修便利性。节约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维护检修安全性及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十堰方案和湖北经验,以及能够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为民用机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民航湖北监管局机场处副处长陈建伟表示。
编辑:张正山